【測試】銀行對信用卡積分套利年賺近千萬 扣款追償
時間:2015-02-07 閱讀: 447
他們是一群靠信用卡謀生的年輕人,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。
他們將各銀行信用卡當做“狩獵”工具,通過POS機給信用卡刷出大量積分,或替人付賬積攢積分,刷卡后兌換實物轉賣。
他們是一個“系統”,有人出租自己的信用卡賺取租金,有人聚斂多人的信用卡刷出數千萬積分賺取暴利。
他們與銀行之間玩起“貓鼠游戲”。他們對信用卡的使用規則了然于胸,鉆銀行的“漏洞”。
銀行通過內部數據監控異常信用卡,凍結其積分,停掉其POS機。
法律人士稱,對于規范套取信用卡積分的行為,目前存在法律灰色地帶。
北京安貞大廈,某銀行租的一間會議室,高葉飛、蔡華(化名)相向而坐。
從外表看,蔡華不像千萬富翁。他33歲,嘴唇干裂,頭發凌亂,穿件紅色運動棉服。理工科研究生畢業的他,現居珠海,他有項特殊愛好:研究各個信用卡刷卡積分規則的“漏洞”,并從中賺錢。他也是目前這個“行當”里的知名人物。
2014年11月底,蔡華領著親友進京上訪。他們去央行、銀監會、某銀行信用卡中心反映情況:他們的某銀行信用卡里,出現莫名欠款,從數十元到數十萬元不等。
某銀行的客戶經理高葉飛被安排處理此事。他熟悉這些卡的扣款情況。這名某銀行信用卡中心的客戶經理,曾和同事花費數月,調查這些卡的使用狀況。他們發現,蔡華等人涉嫌“虛假交易”,賺取并出售積分,獲利上千萬。
蔡華不認可某銀行直接扣款的懲罰行為,他認為要懲罰,應通過司法手段。蔡華和高葉飛在會議室對峙著。他們之間,隔著一個缺乏法律約束,且利益叢生的信息卡積分江湖。
蔡華依靠刷信用卡發家的歷史已有10多年,在過往的日子里他和他的朋友頂多會受到銀行輕微懲罰,“一陣風過去,大家還是繼續發財。”
不過這一切在近來發生了變化。
最嚴懲罰
某銀行將蔡華等人“刷”去的積分,變成信用卡賬戶欠款倒扣回去
此次,蔡華遇到最嚴處罰。某銀行將他們“刷”去的積分,從信用卡賬戶變成欠款倒扣回去,否則他們去年起碼還能多賺四五百萬。
蔡華有幾十張某銀行沃爾瑪信用卡,但都不是他的,是通過各種關系租來的。這些卡給蔡華帶來巨額財富。
這些是2012年,某銀行和沃爾瑪聯名推出的信用卡,該信用卡的積分,可在沃爾瑪超市作現金使用;或在超市兌換成購物卡:每20萬積分可兌換1927.5元的購物卡。
蔡華嗅到賺錢的機會。假如手中有5張沃爾瑪信用卡,一年能兌換約一萬元的購物卡。再將購物卡打折出售,那將賺到暴利。
蔡華發動身邊的親友,辦理某銀行沃爾瑪信用卡。只要手中的卡越多,卡內的積分越多,便能兌換更多的購物卡,也能獲利更多。
信用卡每消費1元,便有1分積分。蔡華的卡透支額度只有2萬元。但他的每張卡都刷有數千萬積分。
蔡華告訴高葉飛,他們沒有“虛假交易”。他收來信用卡后,在網上聯系各地“炒貨”商家,用自己的信用卡替人付賬。對方將資金打入他們的信用卡賬戶,由他們刷卡付賬,以此獲取積分。
蔡華說,比如某訂票網站需要大量購買航空公司預付卡,每張卡10萬元。他們通過為這家網站購買預付卡,每張卡給這家網站500元左右優惠,而蔡華能獲得大量積分。“這還不算最多的,有航空公司預付卡一張就是100萬元。”
另外他們還幫超市炒貨的“黃牛”付賬。
超市有時會做活動,某個商品價格很低,于是就有“炒貨黃牛”在超市大量購買,他們則為這些黃牛刷卡付賬,并給黃牛折扣,這個付款過程又可積累積分。
蔡華等人不會放過任何獲得積分的機會。這樣卡內很快就有幾千萬的積分。
為防止“惡意”兌換,某銀行也設定門檻:一張信用卡一年最多只能兌換20萬積分。但這并未攔住長期玩卡的蔡華。
蔡華發現,只要去某銀行掛失、補辦一張新卡,卡主名下的某銀行積分仍可繼續兌換沃爾瑪購物卡。
替人購物,刷分,兌換購物卡,掛失,再兌換,掛失,再兌換……
“理論上,可以無止境兌換下去。”蔡華說。
高葉飛調查發現,從2013年以來,蔡華他們的數十張信用卡,每張卡最少兌換一兩千萬的積分,最多的一張卡兌換了8000多萬積分,總共兌換的沃爾瑪購物卡,價值達數百萬元。
一屋子POS機
蔡華擁有數十臺POS機,信用卡變換著刷以賺取積分
會議室的氣氛針鋒相對。高葉飛不信蔡華給出的“替人付賬”的解釋。數千萬積分的信用卡,意味著在一年多時間內,卡內的資金流最少達數千萬元。而蔡華他們有數十張這樣的卡。
“你能出示替人購物的發票,就能免除扣款。”高葉飛說。
會議室一片沉默。
沉默后,蔡華開始松動,他承認“有一部分積分是通過POS機‘刷’來的。”
POS機,銀聯系統內的一種支付設備,供商戶使用。刷卡消費后,錢款會轉入商戶賬戶。POS機亂象,用POS機套現,由來已久。
按規定,向銀行申請辦理POS機,必須是商戶,要提交法人身份證、營業執照、稅務登記證,經銀行考察核實,審批通過后,才會向其出售POS機。
但是,自從POS機由第三方公司代理后,很多代理商為了促銷,對客戶資格審查不嚴,以至個人都能申請到POS機。這些第三方支付公司的POS機,售價從百元至上千元不等。用身份證提交申請后,一般三個工作日就能到貨。
蔡華申請很多POS機,有來自各銀行的,也有來自各第三方代理公司的。熟悉他的朋友透露,蔡華有“一麻袋U盾”,每個U盾對應一臺POS機,大約有上百臺。蔡華說,總共也就幾十臺。
這些POS機連著蔡華的銀行賬戶。他在這些機器上刷信用卡,錢就轉到自己的銀行賬戶里。而后他再通過網銀還款到信用卡,繼續刷卡,以此循環。此過程并未有真實交易。
蔡華的屋里擺滿這些POS機,忙碌地刷分,這樣可逃避銀行監管。每臺POS機一天刷卡消費都有額度,有的20萬,有的30萬。而一張卡若在一臺POS機上連續刷,會被銀行追蹤到,涉嫌虛假交易,從而暫停該POS機的使用。所以,蔡華的信用卡,需要在幾十臺POS機變換著刷。
蔡華說,他們要通過POS機刷積分,也需支付手續費。行業不同,費率也不同,一般餐飲娛樂類行業為1.25%,一般行業為0.78%,大型超市則為0.38%。
這筆手續費按照7:2:1的比例,7成給信用卡所屬的銀行、2成給POS機所屬單位(第三方代理公司或銀行)、1成給中國銀聯。他們要刷積分,只能通過最低手續費的POS機才能賺錢。
如果費率太高,蔡華還能讓第三方公司調碼、套碼,改為低費率機。
“錢像從地上撿來”
蔡華的第一桶金是從轉賣航空里程開始,兩個多月賺了數十萬元
蔡華感嘆財富來得太快,如今他有寶馬X6、特斯拉兩輛高級轎車,在招商銀行享有貴賓室、私人銀行等高端服務。“這樣才能讓親友相信我的經濟實力,放心將卡借我。”
周峰(化名)是蔡華的得力幫手,他人脈廣,能租借來很多信用卡,每張卡每月付1200元租金。蔡華手中的沃爾瑪某銀行信用卡,一多半是周峰借來的。
1986年出生的周峰自稱小學畢業。家里做生意的他,很早就“迷”上高額度信用卡。2012年,他與蔡華網上相識,他要將信用卡積分賣給蔡華。隨后兩人在網上不斷切磋信用卡賺錢之道,成為密友。
蔡華說他是自學成才,摸索出這條“生財之道”。
7年前,從天津大學理工科研究生畢業的蔡華,第一份工作就是推銷信用卡。從那時起,他開始了解信用卡,并成為“卡奴”。
剛畢業的蔡華很快將信用卡刷爆,逐月還款的壓力讓他想辦法賺錢。他開始研究刷信用卡的技巧。
蔡華說,當時針對“信用卡套現”,國家尚未出臺司法解釋,蔡華通過套現還款,養卡,逐漸了解信用卡的一些規則。
一次偶然的機會,蔡華發現信用卡的積分還能換錢。網上有人出售信用卡積分,10萬積分售500元,有的賣600元。于是,蔡華開始從別人那里低價收來積分,再高價賣出。
蔡華的第一桶金從轉賣航空里程開始,他用“亢奮”一詞形容當時賺錢的快感,“錢像從地上撿來一樣。”
2008年,某航空公司為吸引新會員,推出新會員注冊即送1000航空里程活動。他發現其中的“漏洞”:隨便編個名字在網上注冊,就能獲得1000里程。
他在網上又找到一個QQ群,成員都是買賣航空里程的人,里面有很多航空票務代理商,他們需要各種低價機票。
蔡華開始在上述航空公司網站,編名字,注冊會員。“當時恨不得一天有25小時,不吃不喝就坐在電腦前注冊會員。”蔡華說。
票務公司會給蔡華客戶信息,蔡華則需將航空里程兌換成機票,并轉給那些客戶。
1萬航空里程能賣600至800元不等,“當你一天賺1000元,甚至一天能賺1萬元后,根本停不下來。”
那兩個多月,蔡華幾乎日夜泡在網上。直到該航空公司發現漏洞,修改規則。而那時,蔡華已賺了數十萬元。